福船的故事——郑和由此向大海
昆明市博物馆 2023-10-16 [已浏览15001次]
  •     中国有着古老的海洋文明和悠久的造船航海历史。中国舟船从远古的刳木为舟,发展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帆竞渡。随着造船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,中国人不断延伸东西洋航线、不断扩大贸易规模、不断开拓文化交流,将世界连成一个文明互动的共同体。


        中国所制造的船舶是世界航海的重要参与者,命名源于福建省称的“福船”即在世界航海史上发挥了突出的作用。其所具备的优良航海性能为不同海岸的人民输送着货物,为官方交往传递着友谊,为世界文化的交流与民族之间的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    另外“福船”除了指代福建所造木帆船之外,在广义上福船还成为中国远洋尖底木帆船的代名词。今天,我们释意福船时,更赋予其福民、福天下的意涵,其亦成为中国四海一家“命运共同体”思想的实物载体。福船,福也!
     

        鉴于航海史诗“郑和下西洋”的主角之一——“三保太监”郑和原为昆明晋宁人,郑和七下西洋所乘坐的船舶亦多为“福船”。为此,昆明市博物馆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特联合主办“福船的故事——郑和由此向大海”展览,力图通过“福船”这一主题,回望航海时代,感知郑和精神,体悟文明交流、互鉴、发展之要义,以更好书写当今人类合作共赢、共同发展的历史新篇章。

     
        展览一方面通过十余座精美船模和铁锚、旗头等船舶工具全面展示我国福建地区造船业的兴盛与发展,另一方面则通过陶瓷、香料、钱币拓片等考古出土文物,展现宋元至明初期海上贸易与交流的盛况。


     
        除了航海本身的故事叙事外,此次展览还将视角对准隐匿在这一宏大叙事背后的船员与其家人。比如泉州的蟳埔女和惠安女等在内的这一充满奇幻色彩的渔女群体。展览中所展示的头戴簪花的蟳埔女与“封建头,民主肚,节约衫,浪费裤”的惠安女的服饰与劳作场景,即是闽南文化系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
     
    展览日期:2023年10月17日——1月06日
    展览地点:昆明市博物馆3号临展厅


     
    END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• 上一条:中共昆明市委统战部、民进昆明市委..
  • 下一条:飞虎故物与昆明旧事——记邓万珍女..
  • Copyright(c)2009-2022 昆明市博物馆   地 址:昆明市拓东路93号 ( 技术支持:哲瀛科技 )
  • 首 页
  • 展 览
  • 收 藏
  • 资 讯